1 / 1

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- 文旅

涪城: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

时间 : 2021-07-08    来源 : 本网



     2021年以来,地处中国(绵阳)科技城核心区的“全国文化先进县”涪城区,文化大戏连台,“忆党的峥嵘岁月,唱红色经典国粹”现代京剧专场活动、“庆祝建党百年”听涪娃讲故事等系列活动,以多样的文艺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也为辖区群众带来一道道精彩的文化大餐。

  自2019年11月,启动创建四川省第二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以来,涪城区坚持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社会参与、全民互动,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思路,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,全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。


完善机制 •夯实文化服务基础

     盛夏的涪城,骄阳似火。但在涪城区青义镇绵兴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却是凉风阵阵,数10位村民在这里伴着空调的凉意,畅游书海。

  这样的场景,在涪城区的城乡每天都能够看到。

  涪城区是文化部授予的“全国文化先进县”,2019年11月取得创建四川省第二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资格后,成立了以区委书记、区长为组长,区委宣传部长、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,36个区级相关部门和9个镇(街道)为成员单位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形成“政府统筹、文化主办、部门参与”的创建工作格局。

  创建工作启动,《涪城区创建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建设规划》编制完成,提出6大创建目标任务,引领创建工作高质量开展。同时,区委、区政府出台一系列制度、办法,夯实创建基础。

  目标确定,财力支撑同步跟进。涪城区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,2019年以来,安排创建专项资金450万余元。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支出,2019年支出2936万元,2020年增加到3623万元,年增长23%,人均文化事业经费高于绵阳市水平。

     目前,涪城区文化馆建有分馆19个、服务点114个,涪城区图书馆建有分馆12个、服务点208个,实现了区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为支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城乡全覆盖,形成“城市十五分钟,乡村十里”的公共文化服务圈。2019年以来,全区公共文化阵地服务人数达360万人次,年人均服务人次高达1.6次。

问需于民 •精准对接群众需求


     在涪城区城郊街道西园村日间照料中心,每天都坐满了村民。在这里,村民不花一分钱,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来自绵阳城里的各种文艺演出。

  西园村百姓的文化福利,是涪城区“一元文化”项目实施后带来的。

  “一元文化”项目,是涪城区根据农村、社区老人的文化需求,于2019年7月推出的。该项目运行中,先对优质演出节目进行录制,经内容审核后,通过广电网络传输到各村、社区,由群众根据喜好选择节目。每个点每播放一次节目,由政府买单向项目运行单位支付一元钱,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效益最大化、长期化、灵活化。

  公共文化服务怎样才能满足群众多元的文化需求?涪城区从去年开始面向群众征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线索,根据群众的个性化需求,启动公共文化“菜单式、订单式”服务,涉及全民阅读、文艺培训、艺术活动、文艺演出等4大类44个子项。

  问需于民,与群众的文化需求精准对接,是涪城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亮点之一。

     有群众反映,“部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位置偏僻,无法跨区域享受服务”。涪城区多部门联动,在城乡人员集中、群众经常集聚的广场、绿地、车站、商超等区域,布局建设“党群暖心驿站”31个,集“政策宣传、政务服务、便民服务、文化服务、文明实践、群众接待”等功能于一体,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。

  “涪城云”是涪城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成果之一。针对群众需求,涪城区组织技术力量,对平台进行优化升级,新增了场馆预约、志愿服务、云上博物馆、云导游等功能。市民进入平台后,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。

创新思路•文化资源共建共享

     在涪城区石塘街道古井社区,超过10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,成为社区居民每天必去的打卡地。

  古井社区是涪城区典型的拆迁安置社区,曾因“上访多、困难多、矛盾多”而出名。2018年,区文化馆与社区联手新建以双拥模范为主题的特色分馆,按照“随处看、经常讲、天天演、从小起”的模式,让双拥精神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随处可看。不定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,满足群众的个性化文化需求,将文化融入社会治理、融入居民生活,增强社区文化教育、宣传引导的功能。如今,古井社区形成“集体资产多、和谐家庭多、双拥模范多”等“新三多”格局。

  古井社区的变化,正是涪城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思路创新带来的变化。

  涪城区在创建四川省第二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中,积极探索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参与、社会支持”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,破解资金、建设、管理瓶颈。

  涪城区文化馆群众文化培训中心,是免费开放的主阵地,过去因多种原因导致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佳。2018年涪城区引进社会力量投资近120万元对培训中心进行优化升级,采取“免费开放+有偿服务”的模式,由双方共同使用和管理,该项目被纳入了《2019年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典型案例汇编》。

  据不完全统计,从2019年至今,涪城区共引进其他资金逾1000万元参与公共文化设施改造和特色文化品牌打造,全力推动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档升级。


培育队伍•打造文化服务品牌


     最近一段时间,绵阳天气炎热,但位于铁牛街社区的天青苑川剧团,川剧坐唱演出在每天下午2点都会准时开演。

  作为涪城区知名的群众文艺团队,天青苑川剧团通过10多年的坚持,将川剧留在市民的生活中。这个纯民间的剧团,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,常年开展志愿服务,将戏剧文化送进乡村、社区、校园等地。

  在涪城区,类似天青苑川剧团这样的民间文艺团队有249个。涪城区一直注重对本地文艺团队的扶持,打造一批具有涪城特色的文化品牌,不断优化内容供给、提升服务效能。积极与天青苑川剧团、金峰雄狮队、全民阅读辅导志愿服务队、手拉手志愿服务团队、非遗传承人等群体合作,扩大“幸福涪城”群众文化节、“童伴阅读”“一元文化”“非遗集市”等老品牌的影响力,创新“涪城青年文化艺术服务联盟”“街头文化艺术”“红色文化阅读空间”等项目。

  “群众文化,群众当主角。”近年来,涪城区以“五馆”免费开放为契机,通过公益培训、展演等方式,提升民间文艺团队的演出水平,不定期组织各类比赛,挑选出优秀节目到乡村、社区演出。同时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,扶持民间文艺团队的发展壮大。

  在推动两项改革中,结合乡村研学旅游的发展,涪城区邀请专家,培训退休的村、社区干部,从中物色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文旅导师,推行持证上岗,在服务地方旅游发展的同时,也拓展了他们的增收渠道。

  2018年至今,涪城区通过辖区的文艺团队,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0余场,惠及群众70万人次


融合并进•文化为发展赋能


      7月2日下午6点,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林海鸥,走进设在公司内的涪城区图书馆惠科分馆,通过云图书馆平台,借了一本《即兴演讲,掌握人生关键时刻》,作为夜间生活安排。

  涪城区图书馆惠科公司图书分馆,是涪城区文化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过程中,拓展服务职能而设立的。在该企业,还同时成立了涪城区文化馆惠科分馆,面向企业职工开展瑜伽、书画等公益培训服务。

  通过总分馆建设,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、服务上下联动,也是涪城区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一大特色。

  在涪城区,刚刚建成的天虹丝绸文献分馆,以蚕桑文化、文献为主题,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。在涪城区石塘街道,私人投资的568书吧也是涪城区图书馆文史分馆,地方文史、地理志等特色藏书面向社会免费开放,成为文史研究爱好者的聚集地……

  围绕“三大农业主题公园”建设,区文广旅局主动对接千鹤桑田蚕桑农业主题公园,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,为企业提供IP、VI文旅形象设计,指导企业发展中高端民宿。还为村民编制蚕桑健身坝坝舞;针对村里年轻女性开展刺绣培训;还开展了亲子阅读、摄影采风、书画展览、露营音乐会等系列活动。

  在126文化产业园,植入涪城剪纸、炳林毛笔、拼布、鑫田粮艺等非遗项目,引入文创设计、研发、制作、艺术展览、教育培训等产业,逐步建成为川西北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园区,2019年以来,该园区创造就业岗位4000余个,创收1.5亿元,被评为“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”。




作者 : 邹岱杉  刘小蓉    单位 : 区文广旅局    责任编辑 : 洪刚

你访问的页面需要密码验证

c